台中潭子骨科歐承昌骨科診所媽媽手治療
媽媽手是狹窄性腱鞘炎,主要發生在手腕和拇指基部,導致疼痛和腫脹。這種症狀常見於頻繁使用手部的情況,如抱嬰兒、長時間打字或使用手機。無論是否是母親,任何人都可能因重複動作或姿勢不當而罹患此病。預防可以通過改善姿勢、減少重複性動作來實現,以下這一篇文章從媽媽手是什麼到怎麼發生、治療方法,有最完善的解析,如果有任何問題都可以撥打 04-25358116來詢問。
文章索引
媽媽手,醫學上稱為De Quervain氏狹窄性腱鞘炎醫學上叫做狄奎凡氏症,是一種常見於手腕和拇指基部的炎症性疾病。這種症狀主要表現為手腕和拇指基部的疼痛和腫脹,嚴重者甚至會發出「卡卡」的聲音,特別是在握物、捏東西或扭轉手腕時,疼痛會加劇。
媽媽手並非只有當媽媽才會得。儘管這種病症在新手媽媽中很常見,因為她們經常抱嬰兒、做家務等動作容易引發手腕和拇指基部的肌腱發炎,但實際上,任何人都可能因為頻繁使用手腕和拇指而患上媽媽手。男性、未婚女性、甚至不從事育兒的人,如果經常進行需要手部用力或重複性動作的活動,如打字、使用手機、搬重物等,都有可能罹患這種病症。因此,媽媽手並不是僅限於媽媽的問題,而是所有手部經常負擔過重的人都有可能遇到的問題。
當手腕和拇指經常進行重複性動作或長時間承受負荷時,拇指的肌腱和腱鞘容易因過度摩擦而發炎。這種情況常見於以下活動:
在抱嬰兒或做家務時,手腕長時間處於不自然的姿勢,會增加肌腱的壓力,導致炎症。
這些活動都涉及到手腕和拇指的頻繁使用,尤其是需要長時間重複同樣的動作時,手部的肌腱和腱鞘會承受持續的壓力,進而引發炎症。
為避免這些重複性動作而引發媽媽手,建議定期休息手部,適當調整姿勢,並在必要時使用護腕來減少壓力。適當的手部伸展運動也有助於放鬆肌腱,減少發炎的風險。
激素變化,尤其是在懷孕和哺乳期的女性中,是導致媽媽手(狹窄性腱鞘炎)的重要原因之一。在這些階段,女性體內的激素水平發生顯著變化,特別是雌激素和鬆弛素的增加,會對關節、肌腱和腱鞘產生影響。
激素變化引發的媽媽手通常伴隨著懷孕和哺乳期,對於這個時期的女性來說,預防措施尤為重要。可以通過適當的手部休息、避免過度使用手腕和拇指,以及在必要時佩戴護腕來減少壓力。此外,適當的手部伸展運動也有助於緩解不適。若出現疼痛或腫脹,應及時就醫,以確保得到適當的治療和指導。
個人體質也可能是導致媽媽手(狹窄性腱鞘炎)的因素之一。雖然這種疾病通常與過度使用或重複性動作有關,但某些人體質特徵使得他們更容易罹患媽媽手。
a.天生肌腱狹窄:有些人天生肌腱和腱鞘較狹窄,這會增加肌腱在腱鞘內摩擦的機會,導致肌腱更容易受到壓迫和發炎。這種結構上的特徵使得這些人更容易在進行日常活動時,出現肌腱炎症狀。
b.結締組織異常:某些人可能天生結締組織較弱或鬆弛,這可能導致韌帶和肌腱較容易受傷或發炎。這類體質的個體在從事需要頻繁使用手部的活動時,患上媽媽手的風險更高。
c.慢性疾病的影響:患有某些慢性疾病,如糖尿病或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人,其肌腱和腱鞘可能更容易發生炎症。這些疾病會影響血液循環和組織修復能力,使肌腱更容易發炎和受損。
d.遺傳因素:媽媽手的發生也可能與遺傳有關。如果家族中有成員患有此類炎症性疾病,後代可能遺傳到易患此病的體質特徵。
由於個人體質可能增加患上媽媽手的風險,這些人應特別注意日常活動中的手部保護。通過保持正確的姿勢、減少重複性動作、進行手部肌力訓練,以及適當休息來減少肌腱的壓力。對於體質較弱或有慢性疾病的人,定期檢查和早期干預也非常重要,可以有效降低媽媽手的發生風險。
預防媽媽手(狹窄性腱鞘炎)最重要的是減少手部和拇指的過度使用,並保持良好的姿勢。以下是一些具體的預防措施:
手部肌力訓練:定期進行一些簡單的手部和手腕肌力訓練,如使用握力器或進行手指擴展運動,這有助於強化手部的肌肉和肌腱,減少發炎的風險。
定期休息:避免長時間持續使用手部,定期休息可以幫助緩解肌腱的壓力,防止過度使用引發的炎症。
進行手部伸展:定期進行手部和手腕的伸展運動,有助於保持肌腱的靈活性,減少緊繃和炎症的風險。
保持健康體重:體重過重會增加全身關節的負擔,包括手腕和拇指,因此保持健康體重可以減少患媽媽手的風險。
通過採取這些預防措施,可以有效降低媽媽手的發生風險。特別是對於經常使用手部的職業或新手媽媽來說,這些措施尤為重要。若感到手部有任何不適,應及時休息並諮詢專業醫生,以便及早處理和治療。
避免進行引起疼痛的活動,讓手腕和拇指得到充分的休息。在疼痛部位進行冰敷,每次20分鐘,每日數次,有助於減輕腫脹和疼痛。
當急性期過後,比較和緩時,可採取先冰敷後熱敷,交替冰熱敷,每次不要超過20分鐘,冰敷跟熱敷,切記記得溫度,千萬不要太燙或者是太冰。
物理治療師透過徒手治療(放鬆筋膜)、超音波及進行手部和手腕的拉伸和強化訓練,減輕腱鞘的炎症,改善肌腱的靈活性和力量。
特別注意,如果對藥物過敏需要跟醫師說,藥物只是控制幫忙,如果要讓手部比較舒服,長期靠藥物是非常不好的,在急性期時可以服用,讓其疼痛位置轉為更舒緩,可減輕疼痛和炎症的發生,過了急性期後藥物變成輔助腳色,主要還是要靠物理治療或者是手術,讓疼痛逐漸好轉。
在嚴重疼痛情況下,醫師會建議局部注射類固醇,讓疼痛消緩。類固醇注射主要是抗發炎,因每個人的體質有所不同,所以注射後的效果也因每個體質不同而產生變化,這邊的注射效果也包含半年內第幾次施打,若打的次數太頻繁,也會減少藥性。
保守治療如無效且症狀嚴重,醫師可能會考慮進行手術,透過開刀開一個空間,釋放受壓的腱鞘,讓周圍的軟組織不要那麼僵硬。手術後需要進行一定的康復訓練,以確保手腕和拇指的功能恢復正常。
媽媽手並非只有媽媽才會得,任何頻繁使用手腕和拇指的人都有可能罹患。了解並採取正確的預防措施,可以有效減少患病風險。一旦出現症狀,及時就醫並遵循醫生建議進行治療,可以快速緩解疼痛並恢復正常功能。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正確的姿勢,是預防和治療媽媽手的關鍵。